初雪刚至,让这三位教育人的心语来温暖你的心

从北京冬奥会绽放的人类共同的雪花,
到苏州昨日喜迎的虎年第一场降雪,
雪的到来,为寒冷的冬季平添了一份浪漫,
也送上新一年最美好的期许。
而正因为冬季的寒冷,
暖意才显得更有温度。
今天,我们想介绍科外这三位教育人,
她们深耕在教育的一线,
也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里开辟了一方新的精神天地,
贮藏了学生的点滴与教育的收获,
每一个文字都倾注了深情和诚意,
每一行语句都是科外另一个视角的教育现场!
“
1
素素老师的语文
写作语文教育叙事的初心,是为了记录自己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和思考,为了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到底教给学生什么,为了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走一条语文学习的光明大道,也为了家校之间有一条不息的河流,流淌过的地方,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 苏科外初中语文组 吴素芳老师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手机下载简书App,
搜索“素素的语文课”)
任教苏科外初中两个班语文教学的素素老师几乎在她的个人账号上保持日更,已留下了24万字的点滴印记。
在她的简书账号中,有语文教育叙事,生活叙事,读书笔记,也有学生的诗歌散文创作,素素老师把它们称作“简单的书”,做人要简单,但坚持不简单。

“素素老师的语文”已经有了一群忠实的读者。
他们有些是学生,在回顾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以老师为榜样,尝试每天写一篇小文章。
他们有些是家长朋友,日日追更,感受着语文课堂之美,也有的家长开始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或跟着教育叙事提笔写诗,令人感动的是一位同学的家长,用心地把每一篇小文打印下来,做成一本书让孩子翻阅。
正如素素老师说,苏科外让她有了每天写作语文教育叙事的力量。语文是一门需要大量积累的课程,坚持写作是积累最有效的方法;教育是一种双向奔赴的爱,文字是最忠实而牢固的桥梁;叙事是一个思考后输出的过程,写作叙事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
“
2
心尖上的小确幸
当时想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觉得点点小确幸,可以累积大幸福,希望我们的心理组,借一方小天地,温暖科外人心中的一个小角落。
—— 苏科外心理组 宋春晓老师

作为苏科外心理组的一员,春晓老师在日常的课务以及心理咨询的同时,也与小组一起经营起了关于心理教育的公众号。

在这个公众号里,春晓老师把发生在科外的心理点滴记录下来,同时分享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知识、方法等,让科外的心理融入科外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心理健康是苏科外生涯教育的重要一环,而这些文字的记录也将日常的教育活动不断沉淀,捕捉那些细节的闪光点,用专业的温度和抱持的力度,彼此守候。
“
3
简的向日葵花园
记录与儿童在一起的生活课程;
记录与女儿一起的成长经历;
为自己留出一片空白地,记录那块空白!
用记录将向日葵的明亮传递到更遥远的地方!
—— 苏科外附属幼儿园 鲍娟老师


已经送了两届大班的幼儿园Jane老师不知何时起与向日葵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她的班级都叫向日葵花园,她和孩子们一起播种向日葵种子、收获向日葵画展;用初夏时向日葵的绽放接待老师、用盛夏时向日葵的花语送别伙伴;在向日葵花园里看见生命,在阳光雨露下遇见成长;即使毕业也并不畏惧,手捧太阳花,迎着晨光。

而作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及幼儿园项目式课程实践者,Jane老师总是以她的专注、勤奋以及洋溢的活力与创意感染着每一个孩子以及身边的同仁。

Jane老师说,读过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记得阿勒泰戈壁草原的贫瘠催生出的作者母亲那股子顽强不屈、面对艰苦生活的精神,那一定是希望的力量!
而未来,相信Jane老师也会通过这个公众号,通过她温暖而有深度的文字,把向日葵这一份向阳而生的力量传递出来。
好的教育者,也是深度的践行者,
他们卷入与沉浸,深耕与共创,支持与赋能。
他们相信教育不在于说,而在于做。
初雪过后,天气依然寒冷,
就让这些教育人的心语来温暖我们的心,
一切都在缓缓复苏,都在奔向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