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0)班寻觅姑苏城家长课堂——范仲淹
本期三10班“寻觅姑苏城”家长课堂,刘玥麟妈妈带我们走进苏州,寻找范仲淹的足迹。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苏州的天平山,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范仲淹与天平山也有着不解的渊源。
千年之前,以天平山作为家族根脉的范氏家族走出了一代贤相范仲淹,因为这个缘故,天平山一直是苏州人乃至全体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精神圣地。至今,天平山麓保存着始建于南宋的范文正公忠烈庙等纪念范仲淹的文化古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人、学子前来瞻仰、怀古。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教育家,毛泽东称他为“办事兼传教之人”。他曾说:“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在苏州任知府期间,范仲淹在南园买下了一块地,准备盖住宅。风水先生来看过后告诉他,这块是风水宝地,若在这里盖住宅,范家子孙后代将“踵生卿相”。范仲淹听了之后十分高兴,他说,与其让我们一家富贵,不如让苏州的读书人都富贵起来,于是把这块地捐出,创办府学,成为苏州中学的前身。苏州府学是宋代历史上第一所,也是规模最大的地方官办学府。著名学者纷纷来苏州讲学,一时间盛况空前,影响遍及全国。此后,宋朝各州县都以苏州府学为样板,开始大办学校,人才大量涌现。
范仲淹在苏州做的另一件遗泽后代的事,是在晚年时创办义庄,苏州景范中学,是范仲淹创办的义庄旧址。景范中学的名字由来,正是景仰范仲淹之意。如今千年过去了,这里的学生仍泽养着先贤遗风的沐浴。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范仲淹已成为和文昌帝君几乎同等重量级的“考神”。在苏州地区,纪念范仲淹的民俗传统尤为兴盛。十年寒窗的苏州学子们在步入考场之前,都会去瞻仰一下范仲淹,一来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从此走上人生坦途,二来也借此表达自己继承“先忧后乐”精神,将来学成之后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的理想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