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学校>办学业绩

创校8年火到江浙沪“一位难求”,传奇校长演绎“创业神话”

2023-11-15201

43岁抛下“铁饭碗”,单枪匹马闯荡民办教育圈,57岁再次创业,把一所全新的学校办成在江浙沪民办教育高地“一位难求”的名校,伦华教育创始人、英语特级教师曹伦华如何在20多年民办教育生涯中披荆斩棘?他背后鲜为人知的“教育密码”如同教育家情怀与企业家精神的奇妙相遇,耐人寻味。



首次深入“无人区”,

大胆开创多个“第一”


2001年,刚刚转制的苏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苏外”)风雨飘摇,曹伦华出任民办苏外的首任校长。刚到苏州时,苏外新校尚未竣工,曹伦华穿着高筒雨靴进入工地查看工程进展。此时,苏州的民办教育尚处在“无人区”,原先捧着“铁饭碗”的老师们突然没了方向,对前路感到茫然。曹伦华鼓舞士气——“只有抱成团一起干,才有光明的未来!”


此前,43岁的曹伦华已经是安徽省合肥市某公办学校副校长,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当他决定离开体制内时,当时教育局的领导为他感到担忧,并主动提出,为他保留档案两年,万一在苏州不顺利,回来还能做教研员。但曹伦华到苏州不久,就毅然把档案取走,这意味着,他把“后路”斩断了。


image.png

▲曹伦华校长早期在苏外与学生们的合影


时间回到更早的1994年,一次国家公派交流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曹伦华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州东部的林肯中学交流。该校建于1914年,是当地老牌高中。


回忆起来,美国课堂生动的一幕幕依然浮现在他眼前:除了日常教学,老师会布置孩子们在一两个月里合作完成一个大项目。比如研究世界各国建筑,孩子们不仅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还需要探索建筑特色及形成原因,并运用合适的材料进行模拟搭建,最后举办展览呈现。


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顾问,指导他们寻找资料、监督研究进度、协助解决问题、鼓励做出决定。这样探究式、项目式、跨学科式的教学,如今已经在中国的国际学校流行起来,但对于当时的曹伦华来说,这是巨大的冲击:“这怎么可能完成?工作量太大!但事实证明,我的确低估了学生的能动性,他们自如地投入讨论,自主地进行分工、克服了大大小小的摩擦,最终漂亮地完成了任务。”


image.png

▲访学交流期间,曹伦华(中间)

与林肯中学学生合影


之后,曹伦华的访学足迹踏遍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新西兰、西班牙等。他意识到不同元素和文化的融合让世界变得斑斓多彩,作为教育人,正是要理解并融合这样的多元文化,形成全球视野。


履新苏外后,他将过去的所见所想综合运用于办学中,带领苏外开辟多项“第一”:第一个中加项目班、第一个海外班、第一个英特班、第一个淑女班、第一个绅士班,建立了规范的制度、多样的课程、创新的理念、强大的师资队伍。经过15年打拼,学校成功在江苏教育“高地”崛起,在民办学校中独树一帜,还被教育界誉为“苏州教育的旗帜之一”。



57岁二次创业,教育家办学,

招生“开门红”


2015年8月,为了寻求自己心中纯粹的教育梦想,曹伦华毅然选择放弃已有的荣誉和光环,离开了苏外,再次创业——苏州伦华教育集团成立。“就像‘鹰的重生’,需要自己拔掉羽毛和喙,经过一个痛苦蜕变的过程,才能换来继续腾飞的30年。”曹伦华感概道。


彼时,苏州高新区管委会邀请曹伦华在苏州科技城办学,该区域是苏州高新区的创新板块,是苏州市和苏州高新区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级,是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显然在这样的区域中,教育将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苏科外”)应运而生。


image.png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正门


2016年,苏科外校舍还在建设,曹伦华带着初创团队先是借校办学一年,在当地一所公办小学划出一块角落,张罗招生、运营和教学,首次招生就迎来“开门红”,近400名小、初学生成为苏科外的创校生。2018年,为满足不断扩大的生源需求,伦华教育开始筹备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但没想到,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三年疫情导致频繁“停学”,学费缩减,但曹伦华坚持,人事成本一分不能减!


苏科外办公室主任林佳琼从大学毕业就跟随曹伦华校长,至今已15年,谈起这位教育导师,林佳琼说:“疫情期间,曹校长始终对教学倾斜,对老师的薪资福利大力支持。教育家办学是懂教育规律的,曹校长始终把学校利益置于经济利益之上。”


伦华教育创业初期是典型的“校长办学”。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是从学校一线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岗位直接切换到公司化运作的企业管理岗位上。直到现在,集团的高层管理团队也是大部分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兵”。


目前,伦华教育集团旗下有20余所幼儿园、中小学、托管校等,各校、各园所都由校长、园长直接管理,集团实行扁平化管理。曹伦华既是董事长也兼任总校长。


“作为校长,更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管理,以及对老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等;作为董事长,要聚焦上层领域,做好经济保障和战略布局。这两个角色相辅相成。”曹伦华说,他一直在这两个角色中寻找合适的定位。在经济利益和教育教学利益产生冲突时,会果断牺牲经济利益,维护教育教学利益。



国际课程开办6年,变身江浙沪教育高地

的“一匹黑马”


苏科中的国际部办学仅6年,已经在江浙沪教育“高地”脱颖而出,快速成长为华东民办国际化学校后起之秀。2023届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国际部(以下简称“苏科中”)毕业生获得超300封世界名校录取,70%学生获录世界排名前30大学,其中包括一份来自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至此,苏科中实现了英国“G5”大满贯


目前,学校有400多名高中生,开设英IGCSE、A-Level和美国AP主流国际课程。学校通过“德育课程、核心课程、课外课程、增强课程”四个模块打造学生成长路径,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课表。


image.png


在基础教育方面,曹伦华审时度势,及时根据国家教育大纲创新课程设置,在小学部开设“强基融合班”。2020年,教育部着力推进围绕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重大改革,推出“强基计划”,以强化基础专业教育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


苏科外开设的“强基融合班”围绕“强基”和“融合”两大关键词,打造“强基础、重融合、倡探究、全过程”的特色课程体系。在强基融合班中,跨学科项目研究是最显著的教学方式之一;实行走班制,走班人数每班不超过15个人。


曹伦华预计,未来一到六年级的强基融合课程,除了语数英,将有120多个课程项目提供给学生学习。一年级选修课达到20多种,包含足球、马术、高尔夫、机器人、乐高等。英语教师出身的曹伦华一直很看重语言学习。因此,到了三、四年级,通过综合评估,语言能力突出并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有机会提前选择第二外语。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随着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科技教育已经成为苏科外的显著特色之一。“2020年,苏科外针对一年级学生开放包括STEM、视觉艺术、钢琴、管乐、弦乐等六门特色选修课,其中STEM课程原计划开设一个班,没想到选课系统开放后,STEM课被‘秒光’,学校只好再扩招一个班。”苏科外科创教育主任赵士田回顾当时的“抢课大战”,2021年,学校“吸取教训”,计划开设三个班的STEM课程,结果还是难挡家长的热情。2022年开始,苏科外不再限制学习STEM课程的名额,在一年级学生中普及。


逐渐地,课程越来越完善,目前苏科外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科创课程打造,为学生提供多维进阶课程,课程内容包含自然与物质、信息与智能、生命与宇宙、工程与技术四大领域八个主题单元以及一个方法论,课程以主题的方式,面向真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苏州科技城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全区核心定位对于苏科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具有显著加持作用。学校周边有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医工所、兵器所、南京大学苏州分校等近30所高校科技大院大所,科研资源极其丰富;学校还与上海STEM云中心、苹果公司、大疆教育、上海蘑菇云等科技教育团队建立共建关系。


在硬件设施上,苏科外更是舍得“砸重金”。走进苏科外,能看到学校打造的多个“创智空间”。在超过100平方米的魔力空间里,学生可以快速搭建起智能吊桥,玩转鲁班锁,参与到Scratch创意编程、3D建模打印等特色课程中。中学部有智能制造空间、创新体验区、“智领AI实验室”、无人机训练场以及非正式学习创想空间,这里是学生们项目孵化培育、AI创新实践、前沿技术分享的场所。学校投入百万元建设的“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实验室”更是成为全校不少师生的“疯狂乐园”。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理论实践齐头并进,学校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科技类比赛。同时,校内社团活动普及,创智机器人社团更是连续三年被评为苏州高新区十佳优秀科技社团。


经过3年建设,学校获得“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苏州STEM教育领航学校”等多个称号。



20年创业传奇背后的

“教育密码”何在?


林佳琼回忆,她对曹校长最钦佩之处在于,他能在民办教育政策改革的浪潮中,始终敏锐地捕捉到前沿的动态,快速调整战略,让学校行稳致远。曹伦华是一位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校长。截至目前,他已出版三本著作,不断总结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2022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密码——解码“博慧教育生态圈”》中,曹伦华将二十余年办学经验浓缩为“博融天下,慧悦人生”


image.jpeg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博慧花窗”


“博”与“慧”是伦华教育旗下所有学校共有的基因,每年9月新生入学典礼上,曹伦华都会从“博”和“慧”这两字出发,和孩子们谈如何理解学校的精神底色,聊他们成长的期待。在“博慧”理念指导下,伦华教育生成了自己的办学价值取向——教育即创造、教育即尊重、教育即唤醒、教育即生活。


在“博慧”理念基础上,曹伦华又提炼出“博慧教育生态圈”的概念。这是在民办教育生态中淬炼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型,涉及战略、组织、人才、课程等多要素的系统变革与创新。


image.png

▲“博慧教育生态圈”模型图


“坚持用生态的、网络的视野来理解并规范教育,关注博慧教育各主体间的关系,聚合力量,并将时间要素融入其中,把学生的今时发展与未来发展打通。”曹伦华说。



大爱和奉献,为孩子成长撑起一片天


今年10月28日,曹伦华带着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和家长赴四川省北川县进行教育帮扶活动。北川县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爱与团结中,废墟走向重生。


伦华教育对口援助北川羌族自治县甘溪小学、桂溪小学,每年送去奖教金和御寒物品。此外,伦华教育还建立了“校长培训机制”,至今已举办两届北川校长培训。曹伦华动情地说,北川公益行已经持续了14年,每次去都是精神的洗礼。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2023年第十四次北川帮扶活动


公益,是一节没有讲台、没有教材的课,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在伦华教育,6C理念——是学校的育人目标。这其中的“大爱和奉献”深入落实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6C理念:


  • 创造力(Creativity)、

  • 合作力(Cooperation)、

  • 沟通力(Communication)、

  • 博爱(Caring)、

  • 自信 (Confidence)、

  • 奉献(Commitment)


每当天色刚微亮时,校长、老师们准时在校门口迎接孩子的到来,许多教职工清晨早早到校门口指挥车流;班主任总是上完晚课护送孩子上校车;有老师即使腿受伤也坚持站立上课。“每天早上与路灯,雨、雪、风相伴出门,或许是每个初三老师的常态,这一年所有的老师的生活都做了排序:学生、然后才是自己的家人。”苏科外九年级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在校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红马甲”——家长志愿者。早上7点不到,家长们就“到岗”与值班老师一起维持交通秩序,为孩子们的安全护航。“在学校参加志愿活动的过程是美好的,与其说是我在帮孩子,不如说是他们治愈了我,让我找到自己的价值。”一位退休家长说。


image.png

▲家长志愿者在校门口执勤


曹伦华在书中写道:“红马甲”们是一个约定,一期一会,从未缺席......打开车门,接过行李箱,警示往来车辆,把孩子们安全护送到校门口,这不是艰难的事,但正是家长们的坚守,成就了家校强力融合,为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晴空。



结语


十一月,千年姑苏城秋风拂面、涛声依旧。苏科外校门口各国旗帜在风中飘扬,校舍上贴着醒目的大字“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宽敞的走廊,学生们一幅幅作品在暖阳里惟妙惟肖,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画面充满着爱与活力......苏科外、伦华教育和传奇的领路人正在一起走进第一个精彩的十年。


(转载自:顶思)

© 2016-2018 SSFLS 苏ICP备15060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