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打造充满“科味”的独属专利!
夏末秋初,暑气渐消的时节,
博慧教职工们
迎来了短暂休整后的重返校园。
在为新学期做准备的同时,
苏科外&苏科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首次全体教职工大会正式召开。
在曹校的带领下,
大家分享积蓄能量后的
感想与收获,
探索未来发展的契机与路径,
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
共同描绘崭新的教育蓝图,
走向属于伦华教育的第十年!
在博慧教育生态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安全、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有更充足、功能性更强的教室,总务后勤在暑假顶着将近40度的高温,争分夺秒地抓紧工程改造建设。
其中,融合二部全面升级,教室布置精益求精,各班特色环创充满创意和巧思,赋予学习空间别样的生命力。
楼梯护栏、屋顶防水、外墙防护网等防护设施加强改造,给师生员工更多安全感。
实验室、艺术教室、科学教室等功能性教室的升级打造,满足不同教学需求,为学生多元化发展赋能。
当然,还有保安、保洁、餐厅、校医、水电、弱电、仓库、采购等岗位的工作者,都在暑假期间默默耕耘,为校园建设添砖加瓦,只希望学生们在返校后能感受到校园的焕新与温馨,开启崭新而又幸福的学习旅程。
昨天,伦华教育刚过完九周岁生日,正式迎来了第十年的发展历程。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不断钻研课程设置,提升老师们探索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专业深度和思维广度,打造充满学习力和成长潜能的教师队伍。
新的学期,博慧师资队伍更加壮大,共有新进教师55人,30%毕业于985/211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海归背景人才近30%(包括伦敦大学学院、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爱丁堡大学、麦吉尔大学、伯明翰大学、雷丁大学等),人均教龄9.3年,正高级教师、区市级骨干教师以上人员占比超20%。本学期外教团队达82人,全校教职工人数达852人。
全面打通,协同合作
大会上,曹校与大家分享了全链条团队作战的“阿米巴模式”,也就是将管理架构化整为零,形成一个个小型的“阿米巴”结构,每个“阿米巴”结构都有相对独立性,能自主运转。
接下来,科外将重点突出一贯制优势,全链条协同合作,同时,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等将继续进行精细的结构划分,为的是更加细致、高效、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更多角度地关注和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只有打通学部之间沟通的隔阂、
纵向贯穿15个年级、
相互做好配合衔接、
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
才能实现全链条团队作战,
呈现最美摆动曲线的同频共振。
凸显价值,独一无二
大会上,我们还了解到了美国管理学会院士杰恩·巴尼(Jay B. Barney,1991)提出的产品模型——VRIO模型。
由此剖析了苏科外的价值(value)、稀缺性(rarity)、难以模仿性(inimitability)和组织(organization),审视评估自己的份量,让大家更加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优质”是基础,“创新”是方向。
新的开端,我们将继续深入思考教育者的使命和价值观、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卓越师资队伍、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探索独一无二的成长之路,打造充满“科味”的独属专利。
此次会议,
也让新加入科外&科中的
博慧教师们对团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Ta们说:
听完曹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既被校长真实、真诚、真心、真情的讲话内容所打动,也被校长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激情澎湃的风格所折服,曹校的那句发自肺腑的灵魂发问:“我的教育梦想到底能不能成为现实?要靠年轻的一代你们了!”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我感受到一代教育人对后生的殷切期待和深刻砥砺。我在笔记本上郑重地记下了这句话,并且在心中默默回答:一定可以的!我在苏科外找到了未来教育之路的坚定航向,我愿意为此奉献和燃烧毕生的精力!
——小学部 董老师
作为一名新加入伦华大家庭的成员,今年的教职工全体大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校以“淬炼新生、同频共振、全力以赴”为主题,为大家做了一场深刻而生动的讲话,让我明白这十二字背后是伦华教育九年淬炼磨砺的坚韧、携手同进的默契、倾注心血的使命,也更让我懂得了身为一名伦华教师要坚持自己的教育信念,坚定自己的教育步伐,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其他伦华成员一道去有“风”的地方,做伦华教育的“追风人”!
——融合二部 钟老师
听了曹校长开学讲话,感动于他的激情蓬勃;三个方面的主题内容感慨良多:
“淬炼新生”——每一天都是新的,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要不畏风雨,不拒成长;
“同频共振”——我们的个体是一滴滴水,一滴水只有融入河流,才有可能实现到达沧海的宏愿;
“全力以赴”——道阻且长,学无止境,曲折的路更有时间寻找并遇见最好的自己。
为了共赴一场发现更好的自己而相遇,愿科外的明天更好,愿我们因为科外明天更好!
——初中实验部 胡老师
作为苏科外大家庭的新成员,此次全体教职工大会的召开给予了我全新的憧憬与展望,在更深入地理解“苏科外”品牌重要性的同时,我对于之后初中学部的工作实践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作为新老师,我得以拥有更明确的目标,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初中实验部 李老师
经过这次教职工大会,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责任与职业素养。正如我们的教风共学共情共进一样,教师要科学务实,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我们在这个高质量的文化场里去培育一批又一批的精英,我们本身也要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教学水平和全球化的视野与大局观。
——中学国际部 马老师
“逐梦,
要去有风的地方。”
有“风”的地方,
是充满变化和挑战的环境,
让我们在困难中学会灵活应变;
有“风”的地方,
是机遇和趋势所在之处,
让我们抛弃思维定式,
走出舒适圈,
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启新程,
我们都要尝试“借风飞翔”,
只有全力以赴,
才能扶摇直上,
翱翔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