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亮中秋月,文化传承共此时
9月13日,五年级11班举办了一场充满活力与文化底蕴的中秋班级活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出心裁的中秋盛宴。
活动伊始,诗词吟诵环节便将大家带入了中秋的诗意氛围之中。同学们纷纷登台,吟诵那些与中秋佳节相关的经典诗词。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一句诗词都饱含着古人对中秋明月的深情,在同学们抑扬顿挫的吟诵声中,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次创新班为了让我们过个浪漫的中秋节,在班内组织了表演,同学们踊跃参加。彭悦翔同学“月字飞花令”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分成两组,说出带有“月”字诗句,紧接着的。同学们分成小组,以“月”字为主题展开激烈的诗词接龙。大家才思敏捷,一句句带“月”字的诗词脱口而出,如“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等。每一组的“诗歌大神们”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这个环节不仅考验了同学们的诗词储备量,更激发了大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竞争中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中秋字谜环节充满了趣味与挑战。现场悬挂着各种精心准备的字谜灯笼,每个灯笼下都有一个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谜题。同学们穿梭其中,或独自思考,或相互讨论,试图解开谜底。“中秋佳节结良缘(打一中国城市名)”,当谜底“重庆”被猜出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欢笑和掌声。这些字谜既蕴含着中秋文化元素,又考验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让大家在欢乐中加深了对中秋文化的理解。
姚思辰同学组织的“中秋探月小问答”答对有大奖,答错也有鼓励奖。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着抢着回答问题。这既是锻炼知识储备的好机会,也是成为吃货的好机会。于子宸同学的“航天知识小科普”,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一样吸引着隐藏在创新班中的小航天迷。等等这些精彩的节目不胜枚举,这些节目也在两位主持人的演讲下将整个创新班的气氛活跃了起来,要多兴奋,有多兴奋。
文艺节目也让人印象深刻,酷炫街舞与琵琶演奏的结合令人眼前一亮。琵琶声悠扬婉转,如泣如诉,仿佛诉说着古老的中秋传说;而充满活力的街舞则展现了现代年轻人的青春与激情。两者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传统与现代的艺术之美在这一刻完美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活动的最后,手工制作月球夜灯环节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根据视频的引导,我们把雪白的黏土捏成月牙状放入黑色的托盘里,用双手慢慢地找准一个点,将黏土往外拨呈现坑洞。有些同学机智的用水瓶来压出坑洞。然后又加上胶水与石英粉融合,用刷子刷在托盘中,点缀当作星空。整个过程丝滑且解压,只听见教室里“沙沙”声一片,好像能抚慰人的心灵。最后加上闪闪发光的灯光,一个闪耀在星光里的月牙就大功告成了。有些同学想把自己的“绝世作品”分享给班级,让更多人看见,当作“艺术品”展览,为创新班添加新的丰富色彩。有些同学想把自己那辛辛苦苦完成的精美作品带给家人或亲戚,作为中秋节礼物带给他们,一起分享自己过中秋节团团圆圆时的喜悦。
此次班级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在创新与传承中点亮了中秋之月,让传统文化在我们创新班孩子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