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劳”育,唤动春“技”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智慧,是成长的阶梯;美育,是心灵的滋养。当劳动教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德育深度融合,教育的意义便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递,而是升华为一种生命的启迪与心灵的塑造。新课标之下,劳动教育正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正如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劳动教育,正是将生活与社会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
3.7日,正值女神节,苏科外也迎来了他的女神——苏州市高新区小学劳动教学研讨及技能培训“惊蛰‘劳’育,唤动春‘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们齐聚一堂,走进这些充满智慧与美的劳动课堂,感受教育的温度与高度。
《春风织铃韵》 编织智慧,摇曳美学
执教老师: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张勇
一根根竹篾,在指尖穿梭,编织出风铃的韵律与美感。
张勇老师立意新颖,将传统编织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让学生在编织中感受传统手工艺术的灵动。每一根绳结的长度、每一个图案的排列、每一种色彩的渲染,都是智慧与美的碰撞。当风铃在春风中摇曳,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劳动的成果,更是对美的感知与对创造的自信。
《木笔筒》、《木蜻蜓》 匠心独运,智慧飞扬
执教老师: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陈忻嫣 & 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 李明
木工课程是劳动教育的经典,却在新课标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陈老师以“木笔筒”制作为载体,通过“谜语导入→结构探究→实践创作→文化升华”四步展开教学,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将劳动实践升华为文化传承,用“小木匠→大国匠”的愿景点燃使命。
李老师则以玩促学,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使用大号模具的示范,动作可视化,更是融合了科学的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实现科学学科的自然融合,于细微处启迪智慧,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栋梁。
《土培吊兰》 植根劳动,绽放绿色之美
执教老师: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 陆燕
一株吊兰,一方泥土,承载着生命的希望与绿色的梦想。
陆老师在土培吊兰的课程中,将种植吊兰的每一步骤细化入微, 让学生学会土培吊兰的方法之余,在种植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了解植物的日常养护,提高种植技能和审美能力。
《整理书包》、《系鞋带》 小技能,大智慧
执教老师:苏州高新区文正实验小学校 曹思凡 & 苏州高新区达善小学校 方倩萍
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却蕴含着深刻的育人价值。
曹老师以“整理”为抓手,通过指导学生整理书包、书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收纳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显现出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
而方老师则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形象“哪吒”入手,创设情境“帮助哪吒系鞋带”来完成课堂教学。无论是课前游戏、教学口令、巡回评价、纠错指正,亦或是贯穿整节课的小哪吒,都给这堂劳动课程带来无限魅力。孩子们沉浸其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耐心,又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簪一匠心》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张勇
我校张勇老师以非遗传承与现代劳动教育融合为核心,为全区劳动教师呈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木艺发簪制作专题培训,引领大家在传统技艺中感受劳动之美、工匠之魂。他以“一簪一匠心”为主题,从非遗木雕文化溯源切入,通过实物展示、微视频解构等方式,生动诠释了发簪作为中华传统礼仪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
播种希望,耕耘未来——劳动教育赋能全面发展
在科外教育的多元版图中,劳动教育宛如一块熠熠生辉的基石。
本学期,本学期的博慧农耕园成为实践的前沿阵地,播撒下劳动与美的种子——郁金香。在翻土、播种、浇灌的过程中,同学们体悟着劳动的意义,亲手勾勒自然的绮丽。这里不只是种花,更是一次心灵的耕耘。待郁金香盛放,那烂漫花海会成为知识与汗水交织的勋章,见证这场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
劳动教育,是教育的根,是成长的源。当劳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德育交织,教育的画卷便更加绚丽多彩。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引,以劳动教育为桥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智慧,在创造中发现美,在劳动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