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清明习俗,共享春日味道
2025-04-03杨澜47
清明时节,艾草飘香。为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家校互动,五年级4班于3月14日邀请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开展“手作青团,品味春天”劳动实践课,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传统节俗的魅力。
传统手艺进课堂
活动伊始,家长代表钱爸爸向同学们介绍了青团的来历:“青团是江南清明的‘舌尖记忆’,绿色的外皮由艾草汁制成,包裹着豆沙或咸香内馅,寓意纪念先祖、迎接新生。”随后,他演示了揉面、包馅、搓圆的制作步骤。孩子们围坐在课桌拼成的“操作台”旁,铺上保鲜膜,学着将青团皮捏成小碗状,填入馅料后小心翼翼地收口。尽管手法生疏,有的青团露出了馅料,有的形状扁圆,但现场笑声不断。“原来青团软软的这么难包,爸爸妈妈们的手真巧!”居同学举着自己做的“胖青团”兴奋地说道。
劳动成果共品尝
蒸制青团的20分钟里,班级开展了清明节知识问答,同学们踊跃分享家乡习俗。当热气腾腾的青团出炉时,教室里弥漫着艾草的清香。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作品,甜甜的豆沙与清香的糯米皮在口中交融。“自己做的比买的更好吃!”徐同学一口气吃了三个。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传统美食的制作,更体会到劳动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亲手制作的青团装盒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春日的味道。一颗颗青团,传递的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家校共育的温暖。
上一篇:苏科外绿茵场上的青春记忆
下一篇:探访园林之美 共话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