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齐飞,超能少年集结再出发!
飞扬的少年最动人心,炽热的青春永不后退——在科外,有这样一群少年,他们活泼勇敢,意气风发,敢于超越自己,挑战极限。今天,超能少年集结号再次奏响,释放无限可能。
“关注自然,热爱科学”,为丰富校园文化,全面实施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将科技特色落实到日常教育,初中实验部理综组和文综组团队举办了第四届“超能少年大PK”知识竞赛。
本次超能少年文理双全的比拼高手如林,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踔厉奋发,渴望一骑绝尘,下面一起来看看超能少年们如何大展身手!
此次比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两部分。团体赛中每个同学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合作无间,特别是抢答环节,更是紧张激烈。
比赛涉及科学家、实验仪器以及生物(物理)实验、历史人物、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知识,超能少年,文理双全!
个人展示环节,七4班唐艺嘉、七1班李轩宇为大家带来现场化学小实验。
最终,八年级博慧女班和七年级二班两支团队获得团体赛冠军,七五班姜宇轩同学和八三班周子莘同学在个人赛中摘得桂冠。
夺冠感言
首先,很荣幸能获得这个奖项,这离不开同学与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感谢在这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其次,我认为这也是对我个人心理素质的一个磨炼,在团体赛多次发挥失常的压力下,我的情绪一度濒临崩溃,但在后台朋友的加油与鼓励下,我也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不被消极情绪所影响,最终取得胜利。
——七5班 姜宇轩
超能少年的比赛旨在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寓于情趣之中,感受生活之美。文理知识的学习让我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此次比赛并非一个结果,参加比赛也不仅仅为了一个称号,探索生活的脚步不会停止。感谢我的老师和同伴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接下来我会继续努力的!
——八3班 周子莘
每一次经历都是生活给予的宝贵经验,是成长的必然。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超能少年竞赛,接到老师通知的我欣喜若狂,又紧张的语无伦次,想去挑战但情绪胆怯。但我明白,只要敢尝试,总会有胜利的一天,于是我站上了这个舞台,跟我的搭档一起披荆斩棘。时光不负努力,年少不负梦想,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丰富成长中的阅历。获奖是起点,有经历有锻炼才能成长。愿未来乘风破浪,我们精彩相伴!
——七2班 团体
此次获奖,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还是我们三人的团队荣誉,更是我们班级的荣誉。赛前刻苦的学习,赛中紧张的气氛,赛后获奖的欢欣。赛前与赛中多少的辛劳与汗水,换来台上聚光灯的一闪,那样似乎就能抵消所有的汗与泪。
——八年级博慧女班 团体
评委感言
有幸担任本届超能少年大PK的评委,虽然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但现场热烈的氛围,同学们思维的碰撞,颇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气势,仍让我眼前一亮。希望同学们能够借此活动,将对文理知识的探索热情推上新高度。少年自有凌云志,科外学子踔厉奋发,必将再创辉煌。
——评委 祁鹏飞老师
下面,
我们就来揭晓
科外超能少年们
成功的独家秘诀~
秘诀一:优质师资,为博慧少年赋能
苏科外初中部在国家基础课程体系上,开设了丰富的科学类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科学类课程更注重运用理论探讨、实地观察、实验探究、小组思维碰撞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去观察、体验与感受,夯实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而优质师资更为科外的课程体系加分赋能,打造精英式培养体系。
超能少年们能在课堂内外充分发挥风采,除了自身努力,更离不开初中部理综组、文综组老师们的非凡能力与精心培养。
初中部理综组&文综组重量级师资大揭秘,不容错过!
我校理综教研组现有任课教师17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先后有3位教师获得苏州市素养大赛二、三等奖,开设市级公开课4节,区级公开课28节。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共17篇。本组共计3人获得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区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格物致理,爱生惜物,点石成金。理综组上下求索,在科研与创造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用热情为学生的能力发展保驾护航。
我校文综教研组现有任课教师15人。先后有8位教师获得市、区优质课一等奖,市素养大赛二等奖,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共13篇。本组共计7人获得高新区学科带头、高新区教学能手、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区级优秀班主任,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文综组以历史为鉴培养家国情怀,以地理视角观万物复苏、展博慧风貌,以政治素养立足现实、心系未来、浸润心灵,文综组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秘诀二:点燃兴趣,深入学科生活化探究
趣味实验课臻选初中知识中最精彩、最有趣、最互动的趣味实验,唤醒学生们内心的学习兴趣:摇摇冰激凌、蜂窝冻豆腐、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根回形针……
八3班的凌米伽同学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做出了美味冰凉又健康的冰激凌。
本学期初中STEAM课题主要围绕“智慧家园”开展活动,学生分组分工,通过资料查找,群策群力,从一张大白纸开始,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城”,确定制作项目,从数学计算、工程和科学思维以及美感着手,经过多方面思维碰撞,利用老师和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项目搭建。
在学生的积极合作下,每一组都搭建出一个个小小的家园,本学期即将进入智能化探究,以智能硬件和编程作为项目的帮衬,迭代每一组的项目,作出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体验项目,打造更深层次的智能化物联家居。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神秘。新课标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我们尝试生物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放手探究未知,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生物科学探究的开拓者和受益者。
生态瓶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将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装进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形成自给自足的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感受种植和饲养的乐趣,为桌面上增添一抹绿色,随时随地就能感受大自然扑面而来的清新。
为什么生活中的豆芽有黄色也有绿色?同学们将光照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实验,得到了显著的对比效果,得出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叶绿素的结论,也掌握了萌发豆芽的生活小技巧。
BBC自然纪录片丰富了同学们的寒假时光,在充实知识的同时,同学们发动绘画、视频录制等技能展开二次创作,用灵动的线条、色彩描绘生物图鉴,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动物行为制作成完整的绘本作品。
秘诀三:特色活动,知识与技能融合共生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历史学习不只是书本里的只言片语,而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感悟。一封邀请函开启跨越时空的隧道,感受千年前的文明星火;一场模仿秀赋予人物全新的时代意义,展现历史人物的千姿百态。
拂去历史尘埃,穿越古今,一份邀请函带领学生走近原始人类的世界。他们看见北京人聚集而居,享受狩猎的刺激与艰辛,他们跟从山顶洞人的视野,点起火焰,架起高墙,感受早期人类文明的诞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他们邀请你走近原始人类的世界,我们邀请他们感受远古历史的脉动。
回眸皆过往,低语诉衷肠,他们成为历史的群像演员,用精湛的模仿能力,呈现历史人物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场模仿秀让他们看到历史的侧面,感受历史人物的真实血肉,成为寻宝者,走进隐藏在人物背后的丰富多彩的历史真相。
政治学科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新课标的解读与落实,以“打牢铸魂育人根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开展宪法小报制作,更加深入领会国家法律精神。
在伦华教育,我们秉承曹伦华总校长提出的“品牌意识、精致管理、专业课程、活动载体”办学方针,一直重视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动不仅是学生成才的演练场,还是教育成果的展示台。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超能少年们心怀热忱,挑战过去,超越自己,为青春点燃梦想火炬。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创新中国朝气蓬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
萤萤之光,终汇成璀璨星河。桑榆非晚,柠月如风。让我们携科学与历史共进,不负韶华,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