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星 光芒闪耀丨科外学子获苏州市特等奖!
在绚烂的阳光下肆意奔跑,
在盛放的青春里熠熠闪光。
11月26日,
苏州市第七届外教课堂项目
“未来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决赛圆满举行,
苏科外融合三部八年级学子张何杰
荣获特等奖和最佳风采奖,
在竞技舞台上展现
卓越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貌,
是不负韶华的博慧学子,
更是光芒闪耀的未来之星。
“未来之星”英语演讲大赛作为苏州市外教课堂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苏州学子提供的展示才华、交流文化、挑战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展现博慧学子风采,学部首先进行了内部选拔,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参赛选手对演讲内容和才艺展示进行不断打磨,才有了舞台上最终的优质呈现。
Cory老师说,从校内选拔开始,就已经对张何杰同学印象深刻:“他并没有选择十分‘安全’的话题去演讲,而是敢于冒险去选择较为困难的话题,这会让评委眼前一亮。”
张何杰告诉我们,他的演讲话题有关环保主义,其中子主题还涉及人工智能、教育等内容:“我觉得我总体还是准备得挺充分的,从各个方面做研究和调查,加入了很多具体的数据信息,把演讲稿逐步完善,老师们花了不少功夫为我纠正一些错误,也提升了内容强度。”
决赛赛场上,让张何杰脱颖而出的环节,主要在于即兴问答。何樱老师说,他的回答有批判性思维,体现了知识的大量积累和独立的思考。他的答案不是模式化的,而是灵活的、多样的,他会和评委真正地交流,有思维的碰撞。
舞台上的自信从容和游刃有余,源于对每一次机会的把握,也源于无数次经验磨砺。张何杰在校内参加了“伦华杯”英语风采大赛、博慧电影节、“Public Speaking”社团等,无论是口语能力、演讲技巧、即兴发挥能力还是舞台表现力都在其中得到了提升。此外,老师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校外竞赛,每一次的历练,都为成长汲取能量。
●第三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初中组中外青少年展演获得“中国故事精彩讲述者”称号并被评为传播之星;
●2023首届“伦华杯”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
●2023“美育中国说”国际语言风采展示全国金之星;
●2023“美育中国说”江苏省特金奖;
●2023“美育中国说·国际语言艺术大会”苏州决选特金奖;
●2022苏州市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初中组一等奖;
●“希望之星暨希语盛典”青少年文化节演讲展评活动江苏省总决选初中A组一等奖。
当然,优秀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是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石。融合三部强调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跨年级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张何杰同学这样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突破语言层面的知识,更关注素养的提升。在国标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还加入了报刊阅读的校本课程,鼓励孩子们将语言作为理解和沟通的工具和桥梁,真正学以致用。”张丽娜老师说。
在单词积累方面,张何杰善于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资源,常和外教用英文交流,把多听、多说做到极致:“我会大量阅读英文原版书籍,里面包含了很多课堂里学不到的单词,有各种领域专用的词汇,有一些地道的关于情感和思想的表达;看喜欢的电影时,我就会选择英文模式,让自己更多接触英语语言环境。还有,可以每天看一篇‘China Daily’或‘BBC’的新闻,不会耗费很多时间,但如果长期坚持,就会积累很多知识和词汇量。”
作为以外语教学为显著办学特色的学校,苏科外将国际融合的维度融入课程、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帮助学生夯实学术、掌握语言、开放思维,实现可持续发展。
比如小学低段,我们通过听说领先带动读写,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研讨方向,在实际的情境构建中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阅读兴趣;小学高段则是重阅读、拓思维,通过整本书阅读,课内外融合拓宽语言学习途径,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实验部国标课程与校本课程并驾齐驱,校本课堂精选英语原汁原味的美文、报刊时事和分级名著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部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好不同学生能从各自基础出发,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体现因材施教。
活动方面“博慧好声音”、“博慧才艺秀”、“博慧电影节”、“伦华杯”英语风采大赛、“典范之夜”经典名著戏剧节、“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拼词大赛,英文书写大赛等等,为学生实践搭建平台,让语言得到充分运用。
与此同时,教师培养方式多样,不仅有校内名师工作室、教研课、随堂课、教研活动,还有对外交流切磋。本周,“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和“三校外教融合课程研讨活动”在苏科外举办,多所学校携手并肩,共同成长。(点击这里了解活动详情)
优秀并非一蹴而就,在灵活的课堂和多元的活动中,在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下,才会拥有破茧成蝶的力量,收获直面挑战的勇气。
机会属于每一位同学,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不负韶华。愿你们的每一次尝试都有所获,每一次的历练都成为生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