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要闻

绽放科外·何梓洋|从美国到苏州,他在科外遇见了成长的N种可能

2024-06-14324

image.png


编者按


在苏科外,每天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色课程,每周都有多姿多彩的学科实践,每月都有匠心独运的品牌活动,每学期都有点滴汗水汇聚而成的累累硕果......它就像一座色彩斑斓的花园,传递着教育的生命力。


在这座花园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而又灵动的花朵,他们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自由发展,向阳生长,绽放光彩。《绽放科外》系列专题,希望通过与博慧学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展现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学习成果,让他们的光芒闪耀校园。


他从美国转学到苏科外,

在这开放包容的校园里

感受跨文化的交融,

汲取自信、真诚满满的正能量,

一边温暖,一边照亮。

他就是何梓洋,

一名来自融合二部五年级的学生,

他是向大众讲述博慧故事的

“校园文化传播大使”,

也是IB社区里一个充满能量的“小宇宙”,

不断散发着自己的光与热,

让我们看到具像化的博慧6C品质。


image.png


#1

以自信与智慧,让更多人听到博慧故事


        何梓洋四年级时从美国转学到苏科外融合二部,至今已有两年时光。这段时间里,他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热爱表达、善于分享、富有领导力的特点愈发光彩夺目。在多元环境中,他自在地探索与发展,让快乐成为成长的底色。


        一年前,何梓洋主动承担起融合二部“校园大使”志愿者的工作。每当有来访嘉宾或参观团队,他总是能自信地站出来,用流利的英语向他们介绍融合二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教学设施、课程设置,还是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他都能娓娓道来。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线下开放日和线上宣讲活动,向更多人展示学部的风采。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在介绍过程中,何梓洋从不依赖逐字稿。他凭借对学校的熟悉和临场的敏捷思考,总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类提问。这种从容不迫且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听众们的广泛赞许。


image.png


何梓洋的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的责任心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他说:“每当得知有介绍学部的任务时,我会提前在学校各个角落走走看看,与不同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这些观察和交流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介绍既深入又全面。


在科外,老师们充分信任与支持学生,鼓励他们自由发挥、畅快表达,而非刻意安排演说的内容。何梓洋热爱表达和乐于分享的性格也在这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展现。


image.png


他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分享:“希望通过我的演说,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学校的魅力,了解融合二部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看到一个别样的世界。”

同时,他更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激励更多同学勇敢地站出来,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见解。


#2

锁“导演”新身份,探究学习赋能全面发展


        每学期的“单元主题探究”,是何梓洋最期待的一门课。他坦言:“在探究学习中,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发挥想象,激发灵感,体验创造的无限魅力。”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部分单元主题探究学习成果展示


        本学期,何梓洋担任了“微电影”拍摄项目的小组长,亲身体验当“导演”的感觉。


image.png


尽管在课题选择和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享有高度的自由,但教师依然以明确、严格的要求为项目提供指导。

“老师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步骤流程和每周任务进度计划,”何梓洋回忆道,“这让我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为小组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确保每一步都能有序进行。”

从剧本的初稿到定稿,从角色的分配到道具的采购,再到背词对戏、拍摄剪辑,每个环节何梓洋都亲力亲为,有条不紊地完成。


image.png


紧跟时代与社会议题,何梓洋的小组选择了环境保护作为拍摄主题。他们通过头脑风暴,探讨如何通过视觉呈现的方式呼吁环保,让更多人关注并重视这一问题,共同为地球创造一个更宜居的环境。

为了增加微电影的吸引力,何梓洋小组巧妙地选择了“蜘蛛侠”作为主人公。这一创意不仅让观众在熟悉的“超级英雄”形象中感受到亲切,也通过蜘蛛侠的正义形象传递出环保的重要性。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何梓洋与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了学生主导的乐趣。他们自主探究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他们的成果,这极大的自由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意思维。


当然,作为组长的何梓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仅需要与组员们密切合作,及时解答疑问,更要增进团队凝聚力。面对这些,他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他通过观察每位同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任务分配。比如,他选择了一位热爱运动的同学扮演蜘蛛侠,以确保同学在面对剧烈运动的拍摄中有充沛的体力支撑。


此外,在晚上睡觉前收到组员询问道具、服装等问


image.png


        正如何梓洋为我们描述的他心目中领导者的模样:“领导者应该是有耐心,乐于助人,善于分配任务和时间管理的人。”他也正在每一次实践中磨练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跨学科知识运用的思维与习惯,逐步成长为一个“多边形战士”为未来在不同领域的绽放储备才华和能力。


#3

榜样是面镜子,折射出大家想成为的样子


        作为一名从美国转学至苏科外的学子,何梓洋的英语基础扎实,比同班同学更有优势。丰富的英语词汇,流畅的句式表达,灵活的逻辑思维,他的这些优点在学习生活中影响着身边同学。


        在何梓洋身上,班主任金文琦老师看到了“榜样”的力量。金老师分享:“何梓洋是班上的‘显眼包’,他与外教对话流畅自如,这不仅为班级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更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image.png


面对背单词的难题,何梓洋总能化繁为简,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他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解释单词结构,让同学们在记单词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他还会让同学们先记一遍、抄写一遍单词,然后再帮大家进行默写,他通过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同学们的单词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而何梓洋自带的“美式幽默”也深受同学们喜爱,让身边的同学们意识到还有这么多元生动的表达方式。


在外教的课堂上,他更是如鱼得水,不仅自己学习得游刃有余,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外教的教学内容。


image.pngimage.png


        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为博慧教育生态圈增添生机。


image.png

▲在科外,遇见一群优秀的同学


#4

以博慧教师匠心,点亮向美而行的遇见


何梓洋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既源于家庭教育的深厚根基,也深受科外老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教育体系存在差异,转学之初,何梓洋面临着语文和数学两大学科的挑战。尤其是语文方面,他的学习进度与班上同学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从头开始学起。


image.png


为高效地弥补差距,融合二部为他配备了专门的语文老师,从一年级的语文知识点开始,进行一对一辅导。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反复认字、记重点,不断复习巩固。他深知,语文学习需要时间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进步。


他逐渐学会了如何理解课文、运用词汇,并深入了解了课文衍生的相关历史文化及文学作品,这不仅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语文素养,更是令他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谈及学习方法,何梓洋分享了他的秘诀——“快乐学习”。


他说:“虽然我在追赶知识,但我的语文老师总是带领我‘快乐学习’,通过互动实践,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每当我回答正确时,老师都会给予我鼓励,让我信心倍增。”

鼓励式的学习模式,让他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


image.png


        此外,面对数学应用题读题的困难,何梓洋没有退缩,同时也得到了老师的倾心帮助。


        他分享说:“每当做题时,数学郑老师都会耐心地坐到我身边,为我讲解题意,传授方法。平时,他还经常主动提出带领我复习,让我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走得很稳,很有信心。”


        老师是学生智慧的引路人,更是他们品格塑造的“活”教材,言行举止、行事风格都会在学生身上留下“烙印”。何梓洋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汲取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校园生活中,他默默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把正能量传递。


在教育的道路上,学生是永远的主角。在科外,还有许多像何梓洋这样的孩子,他们依托学校的优质平台,勇敢地展示自我风采。他们通过灵动多样的课程,汲取知识,激发潜能,在学术与实践上实现全面发展。这里有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相互激励,共同成长。这里更有负责细心的教师团队,始终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博慧教育,这片丰饶的土壤为学子们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得到托举。在这开放包容的博慧教育生态圈,我们领略到森林的茂密繁盛,又欣赏到树木的千姿百态,它们自由生长,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


© 2016-2018 SSFLS 苏ICP备15060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