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张扬努力,用成果发声,我们在路上
向春天奋飞,
是候鸟与大地的约定。
迁徙,
本就是一场生命的勇敢攀登。
转眼,
2024年的攀登进程已经过半,
无论是面对收获还是遗憾,
每个人有自己的注脚和选择。
大道至简,
实干为要。
在如约而至的
校长述职大会&期末全体会议上,
科外人选择戴上拳套,奋力搏击!
我们在反思中直击痛点,
在学习中迈向未来。
苏州市教育局、高新区教育局、高新区团委、高新区妇联、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科技城交警中队、高新区城管局等友好单位的领导出席活动,同时还有伦华教育集团领导、兄弟校代表、退休教师代表、家委会代表出席此次大会。
红色引领,榜样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但支撑我们脊梁的灵魂
却应一脉相承。
一直以来,
苏科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今天正值“七一”建党日,
中共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委员会
2024年度博慧先锋优秀党员诞生,
10名优秀党员教师接受表彰。
他们无论在教师岗位上
还是党务工作中
都尽心竭力,
以博慧之力创科外特色,
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第一党支部 褚明洁:
作为一名博慧先锋党员,我将时刻牢记习总书记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苏科外党委和党委书记曹伦华同志的带领下,努力践行博慧教育的理念,锐意进去,创新思维,积极开拓,为学前教育板块赋能,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享受到不一样的优质学前教育。
第二党支部 朱佳:
“为自己照亮道路的同时,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最大的幸福。”在学前教育一线的18年,用心坚守、用爱说话,就像入党志愿上写的:在教师的岗位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牢记使命、坚定信仰,擦亮伦华教育品牌。
第二党支部 陈承:
这份荣誉,是对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鼓励和鞭策,我深知党员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会时刻牢记党的教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将以这次获奖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第二党支部 狄海威:
我深感荣幸能够获得“博慧先锋”优秀党员的称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这份荣誉的分量,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深刻践行“6C”博慧教育理念,弘扬慧智健体,展现体育之美,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党支部 顾月晓:
我将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努力为学生点亮知识的灯塔。我将继续发扬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高尚师德、精湛教学,培育时代新人,为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第二党支部 唐文静:
我深感荣幸能够获得“博慧先锋”优秀党员的荣誉称号。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党组织对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作为党员,我时刻铭记,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入党初心,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第三党支部 祝梦涵:
感谢党组织对我的信任与认可,这一殊荣是对我个人成长的极大鼓舞。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三党支部 万文举: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直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努力践行博慧教育理念。在待人接物方面,做到真诚坦率、乐于助人、合作共赢。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的事情做细、做实、做好,教好书,育好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第三党支部 李娇:
每一位党员教师都身负双重责任,在课堂上为人师表,在生活中敢为人先,不计个人得与失,相信这是所有党员教师都在做的努力。感谢党组织和学校的认可,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将倍加珍惜这份殊荣,肩负时代责任,育人使命,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第三党支部 刘晓卫:
我很开心也很荣幸能够获得“博慧先锋”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为了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我将把这份感谢化作动力,一如既往地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践行党的宗旨,爱岗敬业,努力发光发热,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共有党员117名,设立三个党支部。苏科外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的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为根本指引,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员冬训和党纪学习教育,上好书记党课。
2024年上半年,我们积极申报、推进年度“三新”党建“书记项目”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参与苏州高新区区级机关“四强”党支部评定,按照“以高质量党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持续推进“红色引力 博慧先锋”党建品牌建设。
我们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提高党建质量,强化正风肃纪,为苏科外、苏科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内在的笃定,
激发着外在的探索,
这一切源于学习,源于思考。
科外&科中校级领导述职,
是总结、是反思,
是浇灌新苗的养料,
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赋能。
知行合一,双向赋能,打造学前教育学习社群,助力幼师成长。
以课题研究为内核,驱动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彰显园所的教育特色与品牌魅力。
营造多样化的场景体验,赋予情感深度,引发情感共鸣与理解,使情绪价值更具标识性,承载起构建家园情感紧密联系的关键触点。
通过“慧阅读”“慧思维”“慧表达”“慧生活”“慧创造”的培养与实践,成长为具有博慧6C品质的小学生。
开启MYP课程,打通IB小初一条线;创设五年级创新班,持续优化幼升小双语班、四升五创新班等课程,并加强培优课程、校队课程等重点课程建设,守正创新,在文理科类、校队类活动比赛中荣获大奖,取得辉煌成绩。
通过中外学科教学研讨、集团三校联谊等活动的锻炼,提升整个小学教师团队的协作执行能力、责任担当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从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到中层培训,再到年级家委会、全体家长培训,这一系列系统的培训引导老师和家长正向成长。
加强法治&心理教学双向并行,科技&人文活动创新互动发展,阅读、运动嘉年华,两翼齐飞,多维完善校园文化体系。
夯实行政管理基石,为师生提供稳定、高效的学习环境。本学期,各学科师生在各级比赛活动中创造骄人成绩。
组织开展各类学科素养比赛、特色活动,推动教育变革创新,提升综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联动,完善制度,以多种形式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塑造健全人格。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健康教育生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稳中求进,成绩斐然:2024届科中毕业学子再创佳绩,录取Offer超300份,83%的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30 大学录取。美国方向AP课程,100%的毕业生录取USNEWS前40大学,英国方向A-Level课程,42.5%的毕业生录取G5院校。此外,各年级学子在学科类竞赛中屡获奖项,打通升学路径。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创新引领课程体系新模式,创设融优班&艺术大师班,构建2+2+2课程,优化升学路径。
扩优提质,着眼未来:丰富多元的国际课程,强化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注重提升学生自我驱动力,进一步提升名校录取率。
招办以精简的人员高效完成招生这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在一次次的接听电话、接待咨询、招生展、开放日、拜访幼儿园和学校等琐碎工作中,兼顾多个环节,关切各方利益,为保障学校生源,创造经济效益,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付出艰辛努力。
招办人员一年200多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出色完成校车管理工作,保障300多名学生坐车安全。
常态化招生工作稳中求进,持续优化并扩充初中部学生基础。
全新构建多语种课程体系,倾力打造多元化语言学习平台与优质团队,学生专业语言等级考试通过率100%,竞赛获奖率100%,彰显科外外语专业课程的独特魅力。
规则制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营造和谐共融的国际化学校管理氛围。
开展形式丰富的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深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校工会作用,服务一线,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教职工交流互动平台,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幸福感。
STEAM方向,通过整合各方科创资源优化博慧教育生态,推进编程与人工智能课程进阶发展,精准育人,AI领域专家交流促发展,教育教学捷报频传,育人路径备受肯定。
生活指导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专业化管理,精心传递宿舍服务文化。在细节中融入德育教育,通过“爱心延时服务”答疑解惑,以“特色延时服务”传承文化,常态化家校沟通为家校共育增添含金量,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护航。
团队在共研共学、共思共行的道路上携手前行,不断努力提升全员素养,尽显优质团队的精细管理。
实施“一人一课表、一生一规划”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项目式学习,增强课程实用性;教研组与年级组深度协作,打破学科壁垒;创新合作评估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聚焦团队教育教学、招生决策、考务工作实践经验,精细化管理为学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
强势赋能打造“全球胜任力”与“全人发展”的学习场,让学子们在这里“博”课程、“融”文化、“慧”潜力、“悦”社会,提供迈向世界舞台的无限可能。
对于各位校长的述职,高新区教育局季红斌副局长说:“我能感受到每一位校长的智慧与付出,是你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未来我们还将面临很多新的变化和挑战,希望以此次述职大会为契机,大家能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为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沉于远,
人们只能是无法思考的行为动物;
留于近,
人们只会是无法改变的井底之蛙。
在曹校的带领下,
我们在分享中更为真实地
感知世界发展的脉搏,
寻找前进的方向。
真抓实干,抓的是中层的领导力,教师的专业力和团队的凝聚力。曹校从师德师风建设,学部运作管理,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教职工们多角度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一切的储备与提升都是为了孩子。
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AI来袭,教育工作者要如何行动?
会议上,曹校与大家分享了清华大学李宁教授提出的"AI力"概念。
不同人使用同一款AI软件,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AI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人是AI能力的放大器。
因此,我们要构建双向奔赴的人机协作模式,即:人的AI能力与AI能力和应用的发展进行双向互补。
在科外未来教学工作中,曹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学模式创新:
-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 利用AI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和资源
- 运用AI技术增强线上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2. 课程体系重构:
- 引入更多人工智能基础、应用与实践课程
- 促进跨学科课程整合
- 加强实践教学
3. 学生能力培养:
- 注重创新思维、问题解决、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曹校也鼓励教师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掌握技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改革需围绕技术融合、课程创新、能力培养和教师发展等多维度展开,教师则需要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并引领这场由AI驱动的教育变革。
行而不辍,万里可期。
我们分享成功的喜悦,
深刻反思存在的不足,
铭记成绩是过去努力的注脚,
但更清楚未来仍需我们
奋楫逐浪,与潮流争高。
科外&科中人,
向上,去创造,
向下,去探索,
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