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要闻

国数课,在红色沃土绽放数学之花

2024-11-211261

image.png


        深秋迟暮,新冬可期。在这样一个沉静后积、收获满满的季节里,伦华集团各实体校的老师和区域兄弟学校的教师代表齐聚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共同开启“国数课,让数学涂上爱国底色”教学研讨活动


        “祖国需要,我就去教。”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国数”课创始人、“化错教育”创始人华应龙校长,带来精彩的“国数课”和主题讲座。


image.png

【华应龙老师个人介绍】



国数作舟,共研课堂,为数学涂上爱国底色



在《中国故事让“国数课”自带光芒》讲座上,华应龙老师结合自身实例分享了“国数课”的由来和初衷。从阅兵之美、中国人的十二生肖、华罗庚教我们学数学、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表达了华老师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决心,体现出了“祖国需要,我就去教”的爱国之心。

“国数课”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数学课”的简称,是为祖国教数学使命感的新表达,是努力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的新作为,是新时代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将爱国和数学相连接,以爱国为数学添温暖,用数学为爱国增理性。


image.png



《半条被子》



        课堂上,华应龙老师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中的故事《半条被子》帮助学生认识½,让学生创造性地画一画“半条被子”,在比较中,学生体悟到用虚线和实线、阴影和空白可以数学化地画出“整条被子”和“半条被子”,这样认识分数就突出了整体,强调了单位,让孩子懂得“单位1”的重要性——“单位1”不同,表示的分数也不同。最后通过“份”和“分”的对比,出示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鼓励学生说真话,学真知,做真人。

image.pngimage.png



《数说奥运》



        单炜炜老师奥运三问切入具有中国味的数学课,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和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尊重。在奥运比赛的速度、准度、温度中学习单位换算、求平均数,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中感悟数字中的奥秘及时政信息。单老师带领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奥运,用数学的思维想问题,用奥运的精神学数学,一声声“强国有我”,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image.pngimage.png


《数说抗日》

        游小云老师让学生们在计算中感受抗日战争中我国同胞伤亡之重、经济损失之大,通过对当时武器装备落后状况的数据分析,将那段沉重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突出了在战争中策略的重要性。学生们从这些数据中,能深切体会到先辈们在艰难条件下浴血奋战,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如同电影般在我们眼前放映,令人动容。这节课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更加珍惜和平、尊重历史。

image.pngimage.png


        这天,我们还迎来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华应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我校正式成立!


image.png


        华应龙老师是教育界的璀璨之星,他的教学智慧如熠熠生辉的火炬。这个工作室的成立,就像是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它将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根发芽,这里会成为思想碰撞的乐园、孕育教育创新的摇篮,让我们共同期待华应龙名师工作室为我们学校带来的精彩与辉煌!


8b403cac5a9f74fc34cc03cb0789d672.jpg


        国数课,为学生发展而教,为祖国需要而教。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数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共融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次活动的三节“国数课”都将爱国与数学相连接,以爱国为数学添温暖,用数学为爱国增理性。我们也应该像华应龙老师那样,把立德育人融进每一节课,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  宗梦雨老师

 

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塑造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国数课不仅传授了数学知识,更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

——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  卢金鑫老师

 

三节课从不同视角切入,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将化错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好化错教学,差错定能成一颗颗珍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沈刘洋老师

 

今天,我有幸观摩了 “国数课,让数学涂上爱国底色” 教学研讨活动,收获满满,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次观摩让我深刻意识到,原来数学课并非只是充斥着理性的计算和公式,它还可以充满温度,蕴含深情。流淌在我们血脉之中的爱国情怀,在这一节节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中被再次唤醒,如同沉睡的雄狮在黎明中觉醒,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李佳蓉老师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共同探索“国数课”的无限可能,将家国情怀融入每日的教学中,培养出筑有中国魂的新时代少年



以数理为翼,推动发展,为师生成长赋能



        一直以来,数学组紧紧围绕学校“博融天下 慧悦人生”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合作探究、培养数理思维”的教学理念,深度教学研讨,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数学天地。因此,教师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


image.png


专家引领

        原高新区数学教研员袁凤珍老师来到苏科外开展专家指导课。此前,老师们会对课程进行反复揣摩,精准把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而袁凤珍老师则会针对授课老师的课程给予丰富多样的评价与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授课教师,都获得了别具一格的启发,这些启发恰似熠熠生辉的星光,照亮了他们的教育征程,推动他们在教学之路上不断精益求精。

image.png


集团督导

        博慧研究院游小云执行院长深入每个年级开展课堂督导工作。每一次评课,都似智慧火花的激情碰撞;每一次指导,都成为教师前行道路上的强劲助力。在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老师们精心雕琢课程,收获颇丰。当一堂堂精彩的好课应运而生之际,老师们也从游院长无微不至的指导里,逐渐清晰了自身的授课方向,仿若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指引前行的灯塔。

image.png


组内优课展示

        每学期,年级组内都会呈现出一节精彩绝伦的优课,这无疑是老师们思想深度碰撞所绽放出的绚丽之花。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皆由老师们匠心独运地设计而成,针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均有着不同层次的提升,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无论是专家指导课、课堂督导,亦或是组内的一节优课,每一次对课程的精心打磨、对课程脉络的细致梳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其意义不仅在于更好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助力教师自身成长,更是为了能在孩子们面前呈现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课程,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宝库。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特色课程

        在苏科外的数学课程体系里,孩子们不仅能够扎实掌握国标课程中的知识,还能依据自身情况参与课外拓展,科外独有的慧思维校本和思维培优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思维驰骋的广阔天地。孩子们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image.png


以回报为源,点亮未来,为教育注入活力


        教师是财富,学校以教研组为基地,营建成长大平台,锻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提升课堂品质和教学质量。


image.png

刘晗

苏州市优秀教案评比二等奖


“自毕业踏入科外,我从青涩新手逐渐蜕变成长。学会与学生沟通,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建议;学会与家长沟通,可以更好地反馈学生的情况,同时也能倾听家长的意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专业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帮助,曾开设两节区级公开课,获一致好评,感恩科外这方沃壤,我必倾尽心力,砥砺前行!”


image.png

严威

苏州市素养大赛获三等奖

高新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科外注重教师教学技能,为我们搭建教学教研平台,我曾开设一节区级公开课、一节市级线上教育课,和备课组的小伙伴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团队的伙伴们一起共研共进,不仅让我在专业技能上有了显著提升,更在教学理念、团队协作以及个人品质上有了深刻的感悟。”


image.png

王亚飞

苏州市教师素养大赛二等奖

苏州高新区融创大赛一等奖


“在科外数学组浓厚的教研氛围下,我潜心研究教育教学,重视兴趣培养,关注习惯养成,擅长思维搭建。在学校跨学科研讨活动影响下,我们年轻教师有机会接触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点,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image.png

施丹丹

苏州市素养大赛一等奖

苏州市素养大赛二等奖


科外是教师成长的乐土。科外5年,我于课堂打磨中成长,从最初生硬地讲解知识,到能够熟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学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像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image.png

朱燕

苏州市素养大赛获二等奖

苏州市素养大赛获三等奖


“在科外,我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关注并学习学科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拓展了知识边界。将科学的策略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极大的增加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image.png

秦义

两次苏州市素养大赛二等奖

高新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自加入苏科外,我便踏上了成长的雄途。数学组伙伴若同袍战友,研讨热切。于教学之疆场,我纵横驰骋,打磨之功不辍。进校3年,感受到团队的科研氛围浓厚,每一次教研对我来说都是一笔财富。有这样的工作环境,我当披荆斩棘,铸就教育辉煌!”


【小学优秀数学教师(排名不分先后)】


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们的发散思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为了让博慧学子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愿这份光芒与自信,将成为孩子们在学术征程中最温暖的底色,激励着他们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不断攀高,向着更璀璨的智慧星空进发!

© 2016-2018 SSFLS 苏ICP备15060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