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师生共研收官 | 数字中的“暗潮涌动”
2025-02-2138
苏科外的师生共研已经开展到了第八期,历届初中同学在师生深度互动与智慧碰撞的学习中,师生携手并肩,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细微而具体的问题,共同设计研究课题,展开深入探究。这样的师生合作研究,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递与建构,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亦师亦友、教学相长过程中,共同成长。
问题随时产生,如何用学科思维去解决问题,考验着青少年的行动力和思辨能力。这些“小问题”来自生活,亦或是来自课堂,它们的探索解决需要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合作,知识的支撑。
而这些“小问题”就是初中部特色课程之一的“师生共研”。立足课题探讨涉及领域,调用多学科知识,以PBL 项目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立足课堂和生活,去深度系统探索这些“小问题”,以“小”见“大”,由此在探究过程中扩展视野,实现素养内化提升。
现在使用的都是摩斯密码及其他利用英文编写的密码,中国可不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密码系统呢?课题组的同学们进行探究并发现利用拼音和进制结合的方式可以编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密码。
师生开始尝试用3位八进制码及2位十六进制码对24个韵母、23个声母及100多个数字符号进行编码,并多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信息编码,一组进行密码翻译,在不断的实践校验中优化密码,最后诞生《洞洞拐密码本》并制作成实物密码笔记本。
数字蕴含奥秘,传递生活信息。共研组的师生们从兴趣出发,提出疑问,到最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形成《密码本》。整个过程不仅是数学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体会到了数学的逻辑严密性及合作探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