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深邃,探索如何再进一步?
我们希望于学生们而言,
教材不是他们的世界,
而世界才是他们的教材。
这正是强基融合二部历经6个月
研发与打造 博物探索课程 的初衷与愿景!
博物探索 与综合阅读、团队运动、礼仪修养一起,合力组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品牌延展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并扎实完成国家标准课程的基础上,为科外强基融合二部一年级与七年级的孩子们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
所以,什么是博物探索课程?
课程研发组用一个公式来概括:
本学年,趁着弘扬运河文化的热潮,以“认识运河”为主题的博物探索课程在科外强基融合二部一年级与七年级全面展开,奔腾不息的运河水随着跨学科融合的深入学习与探究一起渐渐流进了学生的成长气韵里。
而当我们拷问自己,
孩子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深邃,
那我们的探索应该如何更进一步?
或许,我们的探寻与实践
就落实在这每一步足迹里:
#1
让思维搭好发展的“脚手架”
Scaffold Development with Critical Thinking
我们相信,好的探索教育,不在于炫目的高科技教具,不在于遥不可及的理论概念,而是贴近学生的认知,用可以被孩子吸收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思维与素养。
■ 本学期以来,围绕“运河”主题,小一课程组10位不同学科的老师,从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综合科学、音乐、美术 五大板块,自主研发并开设12节丰富多元的新授课。

文静老师带着一年级的孩子们游历京杭大运河,从沿岸的8省35市到苏州的运河十景,从运河桥文化到漕运故事,从神话传说到绘本分享,让孩子们在时空的穿梭中逐渐找到自己所处的坐标。

Abby老师将世界运河带到大家眼前,孩子们认识了巴拿马运河 Panama Canal与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不仅能在地图上圈出运河的位置,更能解释运河开凿的意义,开阔的视野逐步打开。
■中外文学、文综、理综、政治经济、综合艺术,七年级组8位老师共同引导的博物探索学习更具有学术深度与宽度。

在小虎老师文综学科开篇后,晓青老师从政治经济角度与孩子们共同研究京杭大运河开凿带来的红利,分析运河的运输价值,再层层深入,以苏伊士运河长赐号事件为案例,探究运河与全球经济化的深刻关系,“供给关系”、“全球供应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概念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逐步明晰。
大运河也是一条流动的“史诗”,中国文学学科学习中,晨晨老师带领大家诵读与赏析大运河上诞生的诗篇佳作,共同沿袭千年足迹,品味运河文脉。
在横向,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彼此配合;
在纵向,单个学科又呈现螺旋形的梯度上升;
纵横交错,才能构成一张知识与思维的网络。
或许很多年后,即便关于运河的知识不再似现在这么清晰,但只要他们知道一个主题可以引发那么多学科或领域的思考,一个问题总可以从多角度去变通地理解与探究,那他们就能够循着这个思维的脚手架,去往更高的领域攀登!
#2
让智慧灵动与科学严谨相互交织
Interwine Creativity with Scientific Rigor
当框架已经形成,要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地,那么每一节博物探索课就应做到智慧灵动与科学严谨的相互交织。
■ 智慧源于巧妙的课堂创新:
一年级的老师们巧妙利用一体机,自主开发了许多趣味课堂游戏,学生们在分组PK中把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吸收。
当兴趣得以激发,将内驱力与学科目标结合在一起,学习就会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 灵动源于投入的全程参与:
在知晓运河漕运功能的基础上,何韬老师与一年级的小朋友进一步对船运涉及到的浮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鸡蛋的沉浮实验发现原理。
学生全情投入,动手与动脑并进,这才是他们的主场!
■ 严谨源于对品质的精益求进:
七年级理综科目,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进行运河生态研究,琳琳老师冒着大雨,提前一天到吴门望亭、宝带桥、苏钢大桥进行水质取样,带到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做水质检测。
有思考,有动手,有分析,有成果!
■ 科学源于脚踏实地的课程实施:
日常的信息学习与分享,
每周固定的教案与备课分享,
每两周分年级组的集体教研,
每月进行的课程实施反思,
常态化的相互听课,
精心准备的每一份学习资料......
如果课程有力量,那就需要开发者与实施者不断为课程注入力量。

#3
让成长的印记发生在每时每刻
Mark the Moment-by-moment Growth
博物探索的课堂从来不是师生的对话,更是家校师生共同参与,与自我、与自然、与世界无时无刻的对话。
也正因如此,成长的印记就会发生在每时每刻!
■ 10月,“聆听运河的声音”一年级博物探索课程组声音明信片新鲜出炉!
每一个二维码里面是孩子们与家长在实地探访运河十景后的讲述。
每一个画面是孩子们关于运河最丰富多彩的畅想。
每一张明信片的背后是科学、地理、文学、艺术的大融合!

■ 而博物探索的“梦幻联动”也经常在三个班同时上演。
这个班刚刚搭建出运河上的粉墙黛瓦,另外一个班传来悠扬的《茉莉花》吟唱;
这个班还沉浸在苏伊士运河大堵船的事故中,另外一个班研究起古运河漕运发展的历程篇章.....

■ 当然,精彩绝对不止这些:
分组式的主题深入探究
独家定制的博物探索研修手册
“一站到底“的学术竞赛
......
下学期,更丰富多彩的成果将在一步步的推进中逐渐呈现,尽请期待!
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我们不断打磨课程,正是为了培养内心充盈、乐天行动的孩子。
我们也相信,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自主形成的能力,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
而我们更希望,这份课程成为一艘小船,载着孩子们在广袤的星空里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带着斑斓星辉,成为最卓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