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教研支点,赋能老师成长
为推进我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标的深入实施,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1月9日由苏科外承办举行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的高新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来自高新区各所小学教室呈现的6节优质好课。
东渚实小 冯志萍: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
冯老师关注学情、聚焦生活,设置“王勇的秋游”这一主题活动,感受文明卫生行为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感悟不乱扔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文明责任,是一种文明素养,从而唤起孩子们环境卫生的体验,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小卫士。
文昌实小 钱冬梅: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
钱老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整个教学过程自然灵动、行云流水。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排队的重要性,在公共场所让孩子从内心认同排队,做到时时处处排队。钱老师的课堂有梯度,拾级而上,螺旋上升,无形中做到了水到渠成。
新区实小 朱琼芳: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
朱老师创设了符合学生特点、结合了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走进园林,走进熟悉的儿歌,在真实的思考中、交流中、思辨中让学生逐渐感受明白如何去做,实现生活与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与家庭的真衔接。
狮山实小 汤嘉琦: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
汤老师抓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培养孩子的警惕性,设计了多个情景,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老师同时给与建议。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去设计课堂活动,结合调查或搜集到的案例去设计教学设计和课堂问题。
苏科外 巢醒: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巢老师在课堂设计上环环相扣,设计巧妙,通过创设畅游古代科技馆的课堂情境,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将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递给孩子们。老师的设计结合孩子们时下接触的社会热点,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通过这节课堂,让新时代的少年们充满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怀揣梦想不断前行。
长江小学 嵇月娥:六年级上册《国家机构有哪些》
本堂课充分涉及到国家法律,嵇老师课堂上化身法律专家,课前准备充分,收集整理了很多资料,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并且在课堂中加入孩子身边能接触到的国家机关,让一节原本枯燥难懂的课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开设的情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课后,楼靖怡校长与吴桂芬校长分别就老师们的课堂设计进行点评。
楼校从“情境、梯度、价值”三个梯度进行评议,明确道德与法治课要上好任重而道远,老师们要做思政学科的有心人,多留心生活,多关心孩子们该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多听听社会上时政上在做什么,多听听新闻,要和时政挂钩和生活挂钩,才能把思政课上出特色上出效果。
吴校号召老师们关注课堂教学的“度”,抓住课堂生成,让课堂更有效果。吴校表示,每一位道法老师也是法治的学习者,老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对社会的剖析,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聚焦学生生活,提前调查学生学情,方能有效助力儿童的成长。
苏科外培养青年教师成长,不断地搭台引路,除邀请专家、教研员入校指导,更充分发挥我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一支本土化的骨干教师队伍,打造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全链条”提升系统。
名师工作室覆盖小学全学科,以主题研究为切入点,不断精进:
语文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诸向阳,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无锡市名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封面人物。
负责人:裴小静
研究主题:单元整体观照下的单篇教学。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研究;任务群背景下单篇教学与教材解读;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
语文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张利民,苏州市周氏德育奖励,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解题能力竞赛一等奖。
研究方向:指向言语实践的阅读课堂——文本研读与教学资源统整,教学设计与活动组织,读写结合的方法、路径探究。
数学社会化学习名师工作室
我校是全国社会化学习基地,社会化学习工作室主要研究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提出的社会化学习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工作室一共10人,负责人1人,成员9人。
负责人:薛峰
研究主题:社会化学习的校本化研究。
英语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梅芳英,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基本功竞赛苏州市一等奖第一名,连续3次获专业素养竞赛苏州市一等奖。
研究主题: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研究内容:新课标视野下,优化基于语篇的六种课型的设计与实践,学习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明确各个板块的定位,立足语篇,明确目标,活用资源。
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王海燕,高新区道法学科带头人,道法课堂教学曾多次获江苏省、全国一等奖、全国部优奖,多篇论文发表于市、省级刊物。先后获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周氏德育奖励获得者,苏州市优秀家庭教育志愿者称号。
研究主题:小初法治精神素养进阶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立足新时代法治精神培育要求,通过对法治精神内涵的梳理, 探究小初法治精神素养进阶的路径,构建进阶课堂、进阶活动、进阶评价,科学有效地促进小初不同年段、不同层级水平、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法治精神素养的形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康立平,苏州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市学科教学双优之星、高新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科技辅导员。
研究主题:新课标理念下的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研究;新课程标准中的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的解读;教学设计及资源开发。
跨学科融合名师工作室
领衔人:韦玮,江苏省两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多媒体教师组一等奖。获得中国陶瓷协会认证高级陶瓷产品设计师,服装高级高级工,多媒体应用设计师,Autodesk 欧特克认证3D Max产品专家。多次参加省级课题研究,论文多次获奖。
研究主题:基于艺术学科跨学科主题研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研究内容:以小学艺术学科为主线探讨跨学科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教学。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名师工作室已逐步成为苏科外与苏科中培育骨干教师的“特种部队”、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教育创新的“催化剂”,教师专业素养得以全面发展,不断精进。
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发展教育必先发展教师,苏科外除了以名师工作室为支点,打造精进教研,还以教研组为基地,营建成长大平台;以专家组为引领,开展系列培训,只为竭尽全力为教师创造各种有利发展的条件,锻造出一支高效的教师队伍,提升课堂品质和教学质量。
多元的平台,
多元的形式,
都传递着科外对高品质教育的追求。
带着立德树人的责任,
我们精益求精,一往无前,
奔跑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