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成长 共筑教育基石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守护心灵成长 共筑教育基石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
2025年3月30日,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苏科外”)“家庭教育指导师上岗培训(第三期)”圆满举行。本次培训特邀苏州市广济医院儿少精神科主任医师朱峰博士担任主讲专家,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主题,为来自苏科外及高新区多所公办学校的300余名教师、德育干部带来了一场专业且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朱峰主任是临床医学博士,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抑郁症分会委员,在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青少年情绪障碍、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评估与诊断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见解。
在讲座中,朱峰主任首先指出,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已引起从政府到学校、家庭和医疗机构的广泛关注。谈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朱峰主任纠正了一些常见误区。他强调,心理健康不是一种特质,而是一种状态,且具有时效性。朱峰主任解释道,“它受时间、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简单的心理筛查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他呼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因为“今天的问题往往源于早年的积累”。
朱峰主任列举了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行为问题(如自残)、品行问题及个性问题。并且通过多个真实案例,朱峰分析了极端事件背后的心理成因。例如,河北邯郸的三名少年犯罪案件反映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常州一名六年级学生因作文评语跳楼的事件则凸显了心理抗挫能力的缺失。因此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父母的情绪管理和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讲座中,朱峰主任还重点讲解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沟通技巧。他指出,这类行为通常不以自杀为目的,而是孩子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面对这种情况,他建议教师和家长做到“两个认可”和“两个建议”:认可孩子的行为不是其本意,并尝试引导孩子寻找更多情绪调节方式。沟通的关键在于理解,而非指责。
朱峰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六个阶段(0-18岁)及其特点。每个阶段都有其关键期,他特别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滞后性,许多问题在成年后才显现,但根源往往在早年。父母需要在孩子不同阶段调整教养方式,尤其是青春期,亲子关系应从“权威”转向“平等”。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四大板块模型:智商、情商、人商和逆商,他认为,当下社会尤其需要关注孩子的“忍商”和“逆商”,即面对困境时的心理韧性,一个孩子的心理生存空间越大,出现问题的概率就越低。
最后,朱峰引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目标,呼吁学校和社会共同保障儿童每天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中高强度运动以及充足睡眠。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却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本次培训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也为家庭教育的改进指明了方向。朱峰主任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赢得了在场教师的热烈反响。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任重道远,但正如朱峰所说:“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通过家校社的共同努力,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